Skip to main content

屏蔽查询:标准 v1.1 与 X API v2 对比

如果你一直在使用标准 v1.1 的 GET blocks/idsGET blocks/list 端点,本指南旨在帮助你了解标准 v1.1 与 X API v2 屏蔽查询端点之间的相同点与差异。
  • 相同点
    • 认证
  • 差异
    • 端点 URL
    • 每次请求的用户数量限制
    • 应用和项目要求
    • 响应 data 格式
    • 请求参数

相似性

认证 标准 v1.1 和 X API v2 的 blocks lookup 端点都使用 OAuth 1.0a 用户上下文。因此,如果你此前使用过标准 v1.1 的任一 blocks lookup 端点,在迁移到 X API v2 版本时,可以继续使用相同的认证方式。 

差异

Endpoint URLs 每次请求的用户数量限制 标准 v1.1 endpoints 每次请求最多可返回 5000 个用户。新的 v2 endpoints 每次请求最多可返回 1000 个用户。若要返回完整的 1000 个用户,需将 max_results=1000 作为查询参数传入;随后可将响应负载中返回的 next_token 作为下一次请求中的 pagination_token 查询参数传入。   应用和项目要求 X API v2 endpoints 要求在对请求进行身份验证时,使用与开发者应用关联的项目中的凭证。所有 X API v1.1 endpoints 均可使用独立版应用或与项目关联的应用的凭证。 响应数据格式 标准 v1.1 与 X API v2 endpoint 版本之间的一个主要差异在于如何选择在负载中返回哪些 fields。 对于标准 endpoints,默认会返回许多响应字段,你还可以选择使用参数来指定应在负载中返回哪些字段或字段集。 X API v2 版本默认仅返回用户 id、name 和 username 字段。若要请求其他字段或对象,你需要使用fieldsexpansions参数。你从该 endpoint 请求的任何用户字段都会在主用户对象中返回。任何扩展的 Post 对象及其字段会在响应中的 includes 对象内返回。随后你可以通过匹配用户对象与扩展的 Post 对象中出现的 ID,将扩展对象关联回用户对象。  建议你在各自的指南中进一步了解这些新参数,或查阅我们的如何使用 fields 和 expansions指南。  我们还整理了数据格式迁移指南,帮助你将标准 v1.1 字段映射到较新的 v2 字段。该指南还会提供你在 v2 请求中需要传入的具体 expansion 和 field 参数,以返回特定字段。    除请求某些字段的方式变化外,X API v2 还为 API 返回的对象引入了新的 JSON 设计,包括 Postuser 对象。
  • 在 JSON 根级别,标准 endpoints 在 statuses 数组中返回 Post 对象,而 X API v2 返回 data 数组。 
  • X API v2 的 JSON 不再引用转发和引用的“statuses”,而是引用转发和引用的 Tweets。许多遗留和弃用的字段(例如 contributors 和 user.translator_type)正在被移除。 
  • X API v2 不再同时使用 favorites(在 Post 对象中)和 favourites(在 user 对象中),而是统一使用 like。 
  • X 采用的约定是:没有值的 JSON 字段(例如 null)不会写入负载。仅当 Post 和 user 属性为非空值时才会包含。   
我们还为Post 对象引入了一组新的字段,包括:
  • 一个 conversation_id 字段
  • 两个新的annotations字段,包含 context 和 entities
  • 若干新的metrics字段 
  • 一个新的 reply_setting 字段,用于指示谁可以回复某条 Post
请求参数 以下标准 v1.1 接口接受两个查询参数(user_id 或 screen_name)。X API v2 仅接受数值用户 ID,且必须作为端点路径的一部分传递。